来源: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
发布者: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
发表于: 2014-05-19
点击量: 15604
在石家庄一中高一(22)班,每当提起物理老师兼班主任,学生们都亲切而自豪地称他为“杨头儿”—— 用汗水和智慧指引学生成长的“头羊”。
他就是杨朋聚,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教师。在他名下,有着一串令人敬重并仰慕的头衔:中共党员;中学物理高级教师,河北省物理学会会员,石家庄一中物理教研室主任;河北省师德标兵;石家庄市学科名师;参加了教育部课题的研究、并获优秀成果奖;河北省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;在国家级教育核心期刊、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多篇;辅导学生多人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二等奖、三等奖,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;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。
学生眼中的“老理科生”
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杨朋聚常以“老理科生”自居。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你选择了理科,就选择了一份忙碌。”“杨头儿”的教育格言是“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甘果”。在他的42名学生看来,这是一位“老理科生”的经验之谈。
学生们都认为,“杨头儿”这位老理科生的课堂是非常丰富多彩的。他是一位物理老师,在他的课堂上,并不仅有枯燥的物理理论和公式,还有精彩的小故事和精炼简约却又发人深省的总结。不管是再抽象难懂的知识,他都能用最简明、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解。当那些变身受力物体的西瓜、宇航员在飞船上使用的“小方向盘儿”的图出现在黑板上,当“柔柔”转的卫星带来的复杂公式被“梆梆一比,咔咔一消”时,学生们的脸上就会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。物理,就是让学生去“悟出道理”。学生伍宇恒为此惊叹“科学真是奇妙”,更多的学生,把每天听“杨头儿”的物理课当成了一次享受。
“杨头儿”讲课速度很快,从来不用教案,连黑板上的板书都同刻在脑海中一样,有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深思熟虑,有时候留下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。在学生胡博禹的心目中,“杨头儿”是一个松中有严,管理另类;有思有问,课堂欢乐;有说有笑,和蔼稳重的好老师。在学生理科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,他总能一针见血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,把学生从学习的弯路上拉回来,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理科的魅力和作为一名理科生的光荣。
老师眼中的“小破题儿”
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曾经让学生张鑫禹有点失望——貌似和别的老师没有什么区别啊?但直到期中考试,张鑫禹翻开试卷,看到熟悉的试题而笔走龙飞时,他才明白,原来课本上的物理思想被“杨头儿”早早融进了平时所讲的一道道“小破题儿”中。而且,在他的课堂上,总有着无数看起来很抽象难懂,却让“杨头儿”看起来却特别容易的“小破题儿”。
平日里的课堂是这样的——“同学们,咱们来看看这道小破题儿。”于是,关于一道“小破题儿”的板书占了半个黑板。而且,每道题他还会给学生延伸,将物理思维贯穿到解题思路中,为学生建构起一个又一个的物理情境。等到下课时,学生才猛然发觉,原来这节课已经学到了很多困难的物理知识,一道道难题真的变成了“小破题儿”。
学生谢凯悦认为,通过这些“小破题儿”,自己学到了一个理科生应该具备的物理思维和解题思路,真正拥有了一个理科生应该具备的东西。
“延迟5分钟”的玄机
“哪一部分没学好,自己看笔记去!”“以后延迟5分钟提问!”这些都是“杨头儿”在接受学生询问时最爱说的话。
学生张宇晗说,“杨头儿”不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经思考就提出问题,也不允许学生在课下问一些简单的问题,而即使学生每次问出问题后,也会被告知“延迟”,时间由5分钟至5天不等。于是有段时间有了问题,张宇晗不敢再问,只好和同学讨论,或者先想一想再说。但慢慢地,张宇晗发现,自己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了。这才恍然大悟,“杨头儿”训斥自己的意思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,再向老师求证。他忽然觉得“杨头儿”的形象一下子变得更加可爱起来。
严格中夹杂着关爱
在“杨头儿”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,得到学生的共同评价都是:这位老师的认真中夹杂着幽默,严格中夹杂着关爱!
学生强家泰觉得,责任似乎是“杨头儿”心头始终悬着的那把剑,而“以身作则”似乎也成了“杨头儿”的教育法宝。每天早上,“杨头儿”都会准时到班,指导学生的学习,看到老师都能每天坚持,那些爱迟到的学生都觉得不好意思而不再迟到了。而且,“杨头儿”还要和学生一起跑操,跑完后大汗淋漓的“杨头儿”,那胖胖的身躯在学生心目中更加高大。
“杨头儿”十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,他认为,一个班就是一个家。学生们都夸“杨头儿”就是这个家的好家长。
刘天怡是外地在石的学生,平时有很多事情需要帮助。“杨头儿”都是很热心地帮她解决困难,从来都不厌烦。帮她向宿管老师反映情况,生病时通知家长来陪,还时常打来电话询问,让刘天怡和她的家长特别感动。
刚转来这个班的刘谷风,对于新班级心里有些恐惧甚至排斥,很是怀念旧的班级和老师、同学。好像看透这一点的“杨头儿”,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,认真仔细地开导了刘谷风,让他慢慢去适应。刘谷风一下子觉得这个班亲切多了,感到了“杨头儿”对学生的那颗滚烫的心。
学生贾韶鹏有一天突然头痛欲裂,他抚摸着自己的头,虚弱地对“杨头儿”说:“老师,我头疼,特别难受。”“杨头儿”伸出手,像父亲一样轻轻地放在贾韶鹏的额头上试温度,并亲自给家长打电话:“您家孩子发烧了,我看烧得挺厉害的,快过来接他吧。”“杨头儿”帮贾韶鹏写了请假条,并盖上章,帮他收拾好物品,并亲自送他下楼,还叮嘱了他父母几句。这个小小的举动,让贾韶鹏明白,“杨头儿”将这个班级当成了他的家,将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。
在学生谢凯悦看来,“杨头儿”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,见证着学生的成长,也时刻帮助学生回归自己正确的轨道。而且,“杨头儿”还是一位爱讲故事的好老师,每一个开导学生的道理,他都是通过讲一些励志、感人故事的方式而娓娓道出。
学生们都说,爱讲故事的杨老师,讲故事的声调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,每次听杨老师说话,总能听出他对学生的希望,以及作为一个老师的梦想。
学生张昊涵说,“杨头儿”有一个梦想,就是自己将来的学生会要在国外举行,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们都会赶来一起相聚。他的这个梦让每个学生都为之振奋,暗暗下了要为之好好奋斗的决心。
在班会上,“杨头儿”总爱说的一句话也许真正表明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心迹——“孩子们,不是我没有柔情,我也是父亲,但我是你们的班主任,爱与关心由你们的父母给,我所要做的,就是让你们成功!我要做你们成功路上的见证者!”
这就是“杨头儿”,一个既潜心教书又诲人不倦的“领头羊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