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
发布者: shengming
发表于: 2021-05-21
点击量: 3271
一. 细菌的发现及特征
发现的第一种细菌:乳酸菌
细菌的形态,可以分为球状、杆状和螺旋(或弧)状。球菌直径一般为0.5微米左右,杆菌长度一般几个微米
细菌有鞭毛(flagellum)、菌毛(fimbriae)、荚膜( capsula),内生孢子(endospore)等结构
细胞结构:细胞壁、细胞膜、细胞质、核区, 细胞膜可内折形成呼吸膜等。
(1)菌毛与鞭毛一样起源于细胞质内侧基粒,不具有运动功能。有的作为噬菌体 吸附位点,有的在细菌结合生殖中起作 用,称为性菌毛。
(2)某些细菌体表生长着长10-20nm,负责运动的鞭毛。鞭毛有端生,两端丛生 和周生之分。与真核生物的鞭毛不 同,由鞭毛蛋白(flagellin)构成。
(3)荚膜:有的细菌细胞壁外覆盖着一层具有一定外形的胶状 物,称荚膜。荚膜的组分在不 同细菌中有所差异,但多数为 多糖或多肽。
功能:
1,保护细胞免受干燥影响, 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
2,储存营养,需要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
3,渗透屏障
4,表面附着作用
5,信息识别
6,堆积代谢废物
(4)关于细胞壁(注:支原体除外,无细胞壁)
《1》环境恶劣情况下, 有些细菌会复制 DNA,并包裹厚厚的细胞壁,形成内 生孢子。其内水分 含量极低,没有代 谢活动,能抵抗严 酷的外界环境。当 环境适宜时可以重 新水化并开始代 谢。
《2》革兰氏染色:由于细菌细胞壁结构造成着色不同,染色处理后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,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,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的肽聚糖(peptidoglycan) 层构成,其间含有磷壁酸(teichoic acid)和脂磷壁酸(lipoteichoic acid),使细胞壁带负电荷;革兰氏染色过程中,肽聚糖作为渗透性屏障阻止结晶紫的流失,使细菌呈 现紫色。
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包括薄的肽聚糖层和外膜( outermembrane)。外膜含有丰富的膜蛋白和脂多糖,可发挥屏障,保护,宿主识别等作用。革兰氏染色过程中,外膜被有机溶剂溶解,使结晶紫易于流失,故细菌被染成红色。
(二)细菌遗传
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或交换遗传物质,获得新性状,如性菌毛结合生殖(conjugation),从周围环境直接摄取DNA (transformation)或噬菌体侵染(transduction )交换遗传物质。
二. 细菌病及治疗
(一) 细菌病种类
人类细菌病
1.空气传播的细菌病:白喉;军团菌热;脑膜炎;百日咳;丹毒;链球菌肺炎;结核病;猩红热
2.节肢动物媒介的细菌病:斑疹伤寒;鼠疫
3.直接接触传播的细菌病:炭疽;淋病;麻风病;梅毒;破伤风;砂眼
4.食物和水传播的细菌病:肉毒中毒;霍乱伤寒;脓毒性休克
5.其它细菌病:牙菌斑;龋齿
(二)细菌如何致病
1.细菌可在细胞外繁殖,也可以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繁殖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释放外毒素(exotoxin)和内毒素(endotoxin)造成机体代谢,免疫或神经活动紊乱:
(1)外毒素是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分泌到周围环境种的一种代谢产物,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,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。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,抗原性强,毒性也强,但极不 稳定,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,容易受到破坏。常见的 如:白喉棒杆菌产生的白喉外毒素(编码外毒素的基因由原噬菌体携带)、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 风毒素、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、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 等。经处理的外毒素仍保持其抗原性而不具毒性称为类毒素(toxoid),常用来进行预防注射。
(2)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产生内毒素,是细菌细胞壁的的组成部分,只有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,因而称为内毒素。 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,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 的症状大致相同,其毒性比外毒素要低,抗原性也弱
(三)几种致病细菌
1. 斑疹伤寒(epidemic typhus):由立克次氏体(Rickettsia, 一种寄生性细菌)引起,通过体虱传 播。曾在战争中造成人员大批死亡。
2. 结核(Tuberculosis,TB):结核杆菌(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)是导致结核病的罪魁祸首。
3. 伤寒(typhoid fever):由伤寒杆菌(Salmonella typhi) 引起
4. 炭疽(anthrax):炭疽杆菌(Bacillus authracis)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产品而传播给人类。可传播至皮 肤,肺,肠胃。炭疽因其孢子存活时间长,易于传播, 发病快,死亡率极高,可作为生物武器。
5. 麻风病(Leprosy ):又称汉森氏病,由麻风分支杆菌(Mycobacterium leprae)引起,潜伏期3-5年。
6. 消化道溃疡和胃炎:由幽门螺旋杆菌(Helicobacter pylori,Hp) 引起。
7. 破伤风(tetanus) :破伤风梭菌(Clostridium tetani)引起。破伤风痉挛毒素可切割神经突触囊膜蛋白,使骨骼肌无节制兴奋。
8. 砂眼(trachoma):由衣原体(Chlamydia)感染引起。每年2000万人因此失明。
9. 霍乱(cholera):由霍乱弧菌(vibrio cholerae)引起
(四)几种抗细菌药物
锥虫红、坤化物坤凡纳可以杀死梅毒螺旋体、百浪多息(prontosil,偶氮磺氨红),一种皮革的新型染料能保护小鼠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的作用,有效成分是氨苯磺氨、青霉素(penicillin)链霉素(streptomycin),从放线菌灰色链酶菌提取、氯霉素(chloramphenicol),新霉素(neomycin),土霉素(oxytetracycline)及四环素(tetracycline)
(五)抗细菌的化学疗法-抗生素
《1》作用原理
1.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(选择性强):青霉素类,头孢菌素类,万古霉素,杆菌肽
2.与原核细胞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(选择性强):链霉素,庆大霉素,壮观霉素,氯林 肯霉素,氯霉素,四环素,红霉素
3.抑制核酸合成(选择性一般):喹诺酮,
4.破坏细胞膜(选择性一般):多粘菌素
5.代谢抑制剂(选择性强):磺氨类,异烟肼
《2》抗生素的抗菌谱
1.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有一定的范围,这个范围就是抗生素 的抗菌谱(Antibacterial Spectrum)。
(1)由于G+和G-的细胞壁结构不同,所以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。一般来说,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,如青霉 素,对G+效果好,对G-效果较差;抑制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,如多黏菌素等多肽类抗生素,对G-有较强的作用。以上两类是窄谱抗生素(narrowspe-ctrum antibiotics)。
(2)卡那霉素、链霉素、庆大霉素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,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,所以对G+和G-同样有效,为广谱抗生素(broadspe-ctrum antibiotics) 。
《3》正确使用抗生素,要避免滥用
1. 存在的广泛性问题
(1) 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
(2) 没有确诊就使用抗生素
2. 要保证抗生素的使用效果
(1)药物必需能够确实到达感染部位
(2)病原体必需对药物敏感
(3)必需达到有效剂量
3.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——耐药性细菌的产生
例如广泛性耐药结核病,,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几乎能抵抗所有非主流抗结核病药物。
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耐药菌的温床, 必需用物理方法全面消毒,并及时隔离耐药菌携带者。
(1)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
细菌利用基因突变快速进化:
细菌在逆境下会开启一些基因的表达,加速基因突变的发生,突变率比正常细胞复制高1万倍,被称为细菌的SOS应答。
《4》 抗生素的研发手段
(1)抗生素研发的传统手段:
1,寻找一种对细菌生存极为关键、在人体内不存在类似物的酶;
2,从药物库中筛选出对这些酶具有强力抑制作用的化合物;
3,利用化学合成技术,制造更多的抑制剂衍生物;
4,从衍生物中选取适合用作药物的物质
(2)全新的研发手段:
将致病菌看作一个整体。系统研究致病菌体内的所有成分和生化过程,寻找可能摧毁病原菌 整个生命系统的药物
《5》抗细菌疗法
1.免疫疗法——细菌疫苗
2.新型抗细菌疗法-以毒攻毒
(1)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, 细胞膜表面形成类似人 体细胞的毒素结合位 点,能够吸收原本与人 类细胞结合的毒素。
(2)优点:这样的宜生菌价格低廉,给药简单,不会提高细菌本身的抗药性。
(六)榜样
1.巴斯德:近代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,首先制成了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。
2.佛莱明,盘尼西林(青霉素)的发明者。
两个世纪以来,人类战胜瘟疫的速度越来越快, 能力越来越强。生物学及医学研究者肩负挽救人类的重任!